养生堂视频
养生保健 | 中医养生 | 减肥瘦身 | 美容护肤 | 运动健身 | 美食制作 | 生活窍门
专家介绍 | 健康饮食 | 幼儿保健 | 孕妇保健 | 常见疾病 | 食物营养 | 生活常识
  当前位置:养生知识 >> 中医养生 >> 浏览文章
分清体质进对补
来源:互联网 日期: 2011年03月31日


分清体质进对补
    体质虚弱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。体质虚弱的原因,可能是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,或是在大病之后,出现各种各样的虚弱征象。根据各自体质虚弱的不同表现。通常分为气虚、血虚、阴虚、阳虚,以及心虚、肝虚、脾虚、肺虚和肾虚等类型。
    气虚的主要症状是少气懒言、乏力白汗、食少便溏、舌淡苔白、脉虚无力。
    血虚体质的突出表现就是面苍色白。血虚的表现:眼睑苍白,口唇苍白,不是很红润,脸色苍白,脉很沉细,舌质不红,也发白。
    阴虚的表现主要是有一些虚火,容易口干,比较消瘦,舌体较瘦,不是很胖大,脉相也比较细。临床表现还有面红潮热、五心烦热、口干咽燥、盗汗遗精、心烦眠少,不耐春夏,多喜冷饮等。
    阳虚最主要的一个症状是怕冷,即使是在夏天也会怕冷。一般以脾肾阳气虚为主,其临床表现常出现平素怕寒喜暖,手足不温,口淡不渴,喜热饮食,饮食生冷则易腹痛腹泻,或脘冷痛,腰膝冷痛,小便清长,大便溏薄,舌体胖嫩,舌苔白滑,脉象沉弱等。
    心虚证常与气虚、阳虚、阴虚、血虚证等共存,构成心气虚证、心阳虚证、心阴虚证与心血虚证。一般症状为心悸、怔忡、失眠、多梦、健忘、脉结代或细弱等症状,常见于多种疾病中。
    肝虚体质多表现为肝阴虚和肝血虚。肝阴虚证通常的表现是头晕眼花,两目干涩,面部烘热,或颧红,口干咽燥,五心烦热,或胁肋隐隐作痛,或见手足蠕动。肝血虚证通常的表现是头晕目眩,面白无华,指甲无光泽,视物模糊或夜盲,或见肢体麻木,关节屈伸不利,手足震颤,或见妇女月经量少,色淡,甚则闭经
    脾虚多表现为面色萎黄、精神疲惫、身倦乏力、食少乏味;或食后作胀,大便溏泻;或谷食不化、四肢欠温、气短怯冷,妇女脾虚带下;舌质淡胖,边有齿印;脉细弱无力等。
    肺虚体质多表现为肺气虚和肺阴虚两种。肺阴虚通常表现为形体消瘦,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,盗汗,午后潮热、面红,五心烦热,口干咽燥,声音嘶哑,舌红少苔,脉细数等。肺气虚表现为咳而气短,咳喘无力,痰液清稀,倦怠懒言,声音低怯,畏寒,易感冒或有自汗,面色淡白,舌淡苔薄白,脉弱等。若是上述两种症状都有,即气阴两虚。
    肾虚的人通常分为肾气(阳)亏耗和肾阴耗伤两大类型。肾气(阳)亏耗一般出现面色淡白,腰脊酸软,听力减退,小便频数而清,或阳痿不举,或尿后余沥,或形寒怕冷、四肢不温,或动则气喘、久咳短气,或下肢浮肿、按之如泥等。肾阴耗伤一般可见形体虚弱,头昏耳鸣,少寐健忘,腰酸腿软,或潮热盗汗,虚烦不寐,遗精,舌质红少苔等症状。
    进补时要分清体质,进步得当,有助于体虚的恢复。若是不分体质,胡乱进补,吃了不该吃或忌食之物,非但于身体无补,可能还会使体质更弱。
    通常来讲,体质虚弱的人,宜吃滋养强壮、补虚扶正之品,忌吃破气耗血、损阴伤阳的食物。但气与血,阴与阳又不可截然分开,补气与补血虽然各有侧重,但亦不宜绝对区分。举个例子,人参是补气的,但血虚之证也常应用之,这是因为气为血帅,补血的同时,有时应结合补气之法;血弱而兼气虚者,补血时则必佐以补气之味。
    阴阳相济与互用,补阴与补阳也是如此。阳虚而阴不虚时,应以温补阳虚食物为主,宜食以甘温之物,忌吃生冷性寒的食物。阴虚而火旺者,饮食上应以滋补阴虚食物为要,宜食性味甘凉的食物,忌吃辛辣温燥食物;如其阴阳两虚,又当阴阳双补。
    对于脏腑的虚弱,中医历来就有“虚则补其母”的说法,如肺气虚者补脾,是培土生金法;脾虚者补命门,是补火生土法;肾虚者补肺,是金相生法等。


养生堂()
特别声明: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。
如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,本站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