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堂视频
养生保健 | 中医养生 | 减肥瘦身 | 美容护肤 | 运动健身 | 美食制作 | 生活窍门
专家介绍 | 健康饮食 | 幼儿保健 | 孕妇保健 | 常见疾病 | 食物营养 | 生活常识
  当前位置:养生知识 >> 生活常识 >> 浏览文章
粽子的起源与演变
来源:互联网  日期: 2015年07月23日


端午怀古
    “端午节”又称“端阳节”,“端五节”或“五月节”等。
    “端午节”是古老的传统节日,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,流传最广的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
    屈原为战国时期楚国人,在辅佐楚怀王时,由于不满朝政腐败,又被谗言所害而免职流放。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《离骚》《天问》《九歌》等精美诗篇。后来,当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后,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,于五月初五日,在写了绝笔之作《怀沙》后,投泪罗江自尽。百姓们凭吊屈原时在泪罗江边投入许多饭团、鸡蛋等食物。因为怕食物被鱼儿吃掉,便将食物用竹叶、苇叶、荷叶等包裹之后(也就是我们今天食用的“粽子”)投入江中。
  从古至今,每逢农历初五这一天,人们都会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,粽子的花色、品种也更为繁多。

粽子的起源与演变
    千百年来,粽子的种类也各有所不同,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。除米料为糯米或与黄粟米大体相同外,不同地区所选用的馅料也变化多端,例如:鲜肉、火腿、叉烧肉、咸蛋、红板栗山楂、梅子、龙眼肉、莲蓉、豆沙、白红糖、蜂蜜等。另外,连“裹”的形状,也有很大的不同,如正三角形、正四角形、尖三角形、方形、长形等各种形状。

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,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。


香糯,也应适可而止
  西医理论认为,包粽子时所用的谷物糯米或黏性黄粟米热量和含糖量较高,所以1次食用粽子不宜过多,特别是高血糖者不宜多食。肉、蛋馅料的粽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,高血脂、肥胖人群不宜食用。火腿馅料的粽子含盐和硝酸基化合物成分,高血压患者不宜食用。

    中医理论认为,粽子属于温性食物,风热感冒,肺热咳嗽,痰黄,热,口苦口渴,牙龈肿痛,口舌生疮者,均不适合吃粽子。消化不良患者及其他疾病患者也不适合吃粽子。

渐行渐远的端阳旧俗
    城市的环境给许多传统习俗的传承带来不便,除“吃粽子”、“赛龙舟”外,大多数端阳旧俗已经很难再见到了。例如,雄黄现已被列为“非保健食品”,目前除中医在用雄黄治疗外科“恶疮肿毒”少数病症外,几乎没有人敢用它制成“雄黄酒”在端午节那天饮用以避“邪气”:很多青年人甚至不知香蒲、艾草为何物,也不知到何处去采集来挂在自家门前:如今的小女生连纽扣都不会缝,哪里还会缝香包让小男生来抢……种种端午节的习俗正在渐行渐远,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在认知上已经存在“断代”的现象。


养生堂()
特别声明: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。
如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,本站立即删除!